• 首届全国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辑影

    1988年01期 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41 ]
  • 首届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发言摘录

    <正> 刘一友(吉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文系主任,沈从文研究室主任,《吉首大学学报》主编)各位来宾、朋友:现在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开始.沈从文先生是湘西凤凰人,今年八十五岁,数十年来,他辛勤劳动,为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物质文明史研究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光彩.他从边城走向世界,其贡献已越来越引起了文艺界和学术界的注目.在中国近代的散文和小说中,第一个对湘西山水风物加以诗化的是沈从文,第一个

    1988年01期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阅读次数:47 ] |[下载次数:239 ]
  • 赵瑞蕻、杨苡先生给吉首大学和沈从文研究学术座谈会的信

    杨苡 ,赵瑞蕻

    <正> 得悉沈从文著作讨论会将于十一月一日起在贵校举行,这使我们感到十分高兴、非常振奋!这样的会在我国是第一次,特别是欣逢沈先生八十五高寿时,在湘西,那美丽多彩的土地上开幕,是富于意义的,就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留下深刻的印痕的.

    1988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72 ]
  • 沈从文和他的老师田名瑜

    田光孚 ,张文炳

    <正> 一九一五年,沈从文由私塾进入了凤凰县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初小,一九一六年升入高小学习,此时教他国文的是田名瑜先生.田名瑜,字个石,湖南凤凰人,一八八七年元月二十七日诞生在一个油漆匠家里.十六岁时,拜本地诗人田兴奎(字星六、号辛庐)为师,读古书、学诗词,后转入凤乾永晃四厅中学就读,一九一○年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学堂,一九一一年加入同盟会,一九一三年在常德办《沅湘日报》、任总经理兼编辑.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五年任凤乾永晃四厅中学教员,一九一六年回凤凰教书.

    1988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93 ]
  • 汉民族形成新论

    吴广平

    <正> 汉民族是以先秦北方的华夏族为主干而形成的,这似乎已成为历史定论.秦汉形成汉民族说,亦已成为汉民族形成诸说中最有影响且为大多数人所信服的观点.但是,大量的事实却使我确认:汉民族不是形成于秦汉而是形成于汉,形成汉民族的主干不是先秦北方的华夏族而是先秦南方的楚族.

    1988年01期 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阅读次数:44 ] |[下载次数:234 ]
  • 道国考

    何光岳

    <正> 道国,在史籍上只有一鳞片爪,要考其起源是非常困难的.大约也封于周初,为子爵小国,由于微不足道,所以史籍极少记载.到春秋初期,被楚国所灭.一、道的名义据西周早期的《貉子卣》作(?),晚期的《散氏盘》作(?),春秋时的《曾伯固》作(?),战国《中山王鼎》作(?),《盟书》、作(?)、(?),《诅楚文》作(?),信阳楚简作(?),都是道字.古字书,一般都释为道路、道理、道德及导引之类.桂馥《说文义证》谓:“寸部导,后人加之.《经典》导引亦作道.”《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

    1988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阅读次数:45 ] |[下载次数:117 ]
  • 汉唐王朝与西域关系史略

    张德阶

    <正> 西域之称始于汉、自来是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后世泛指葱岭以西诸国,在汉武帝时本为三十六国,至哀、平二帝始析为五十五国.本文所举,主要是指我国境内的新疆一带(狭义的西域)而言.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先后活动于历史舞台的有乌孙、匈奴、塞、月氏、呼揭、柔然、鲜卑、铁勒,突厥、回鹘、蒙古等族,其中乌孙、匈奴在秦汉西域史上,居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所述主要是汉唐时期内地与西域这些民族的关系.

    1988年01期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阅读次数:44 ] |[下载次数:444 ]
  • 龚德柏生平述略

    许德先

    <正> 龚德柏(一八九一——一九八○)这个名字,对于大陆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毕生从事新闻、干预政治,“胆大妄为”,人称“龚大炮”.然而,他的经历一般鲜为人知,本文根据所接触到的材料,将龚德柏的经历,思想和事业作一个简略的叙述和分析,旨在提出讨论,希得到批评和指正.

    1988年01期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阅读次数:43 ] |[下载次数:139 ]
  •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的思考

    蒋月臣

    <正> (一)商品经济一般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1、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经济运动形式不是社会经济制度本身,作为商品经济一般不是商品经济特殊.但商品经济一般必须通过商品经济特殊来体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人类社会五种经济制度与三种经济形式不是一种对应关系,商品经济既可以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又可以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所有制关系和商品关系不是取代关系,而是结合关系.没有这种结合,所有制关系既不能实现也不能发展.

    1988年01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10 ]
  • 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宣传工作改革的路子

    向熙勤

    <正> 湘西自治州是老少边穷地区,属于武陵山区贫困片的一部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任务是治穷脱贫.如何从实际出发,克服宣传工作一般化,单一化的毛病,使其更好地为这个中心服务,本文拟就此作出探索.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调查研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治州本地实际出发,对改革宣传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改变了湘西自治州的宣传工作“同城市一个样,同发达地区一个样,同普遍要求一个样”的状况,增强了宣传工作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全州的改革开放,加快治穷脱贫步伐

    1988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47 ] |[下载次数:19 ]
  • 人事干部人际关系问题初探

    陈树德

    <正> 人事工作在任何社会组织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社会组织的人事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组织是否有活力,是否能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作为人事干部,为了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学习各种知识,处理好各种关系.学习人际关系的理论,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谨就人事干部人际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1988年0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阅读次数:46 ] |[下载次数:45 ]
  • 文学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从国外对创作动机的几种不同看法谈起

    梁安全

    <正> 文艺家创作时,总有强烈的愿望在推动他.这种推动文艺家废寝忘餐地从事创作活动的强烈愿望,就是创作动机的具体表现.创作动机.虽然常以愿望的形式表现,不为人们直接察知,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它贯穿于文艺家的创作过程中.然而,对于这个客观存在,国外有人不承它和抹煞它;有人虽然承认它,却又作出种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解释.

    1988年01期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253 ]
  • 春夏秋冬纵横谈

    张德福

    <正>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许多令人感兴趣的纵横联系的常识,掌握它,对我们学习古代诗文颇有帮助.四季,最早称四时.《礼记·孔子闹居》载:“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墨子·天志中》:“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因为每时有三个月,第三个月统叫季月,这就有四个季月,所以自东汉以后,四时也叫四季.其后又称四序,南朝梁代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自与君别离,四序纷回薄.”唐代韩偓《凳南神光寺塔院》诗:

    1988年01期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68 ]
  • 精讲浅谈

    刘布宜

    <正> 一提到“精”这个字眼,我们很自然会联想起“精巧”、“精妙”、“精彩”、“精华”、……这些表达美妙感情色彩的词.可见,“精”与“好”象是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可见,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大力提倡“精讲”,就是要我们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在讲课中讲求效率,提高质量,获得教学上每一个45分钟的最佳效果.这些年来,讲风大盛的不良现象虽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但何谓“精讲”,在一部分教师中还是不甚了解,这就关系到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我想就自己在

    1988年01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7 ]
  • 兼语词组层次分析琐议

    方展鹏

    <正> 兼语词组层次分析的讨论,近几年来相当活跃.总的说,有两派意见,一派是取消论者.一派是维护论者.前者的论点主要有五:一是认为在兼语词“动_1名动_2”这种格式中,“名”是宾格形式.二是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名”和“动_2”没有发生过意义关系,它们只是各自和“动_2”发生关系.三是认为“名”和“动.”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不能构成一对直接成分.三种意见的结论相同:“名”只作“动_1”的宾语,不作“动_2”的主语.四是认为“名动_2”是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动_1”的宾语,单独的

    1988年01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13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