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君子》论析

    曹让庭;

    <正>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历代不少名家对它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伏尔泰写道,《伪君子》“暴露了伪善行为的一切丑恶,起过许多良好的作用”;普希金认为“《伪君子》是不朽的,他是喜剧天才最强烈的紧张劳动的果实”;别林斯基也写道:“一个能够在伪善的社会面前狠狠地击中虚伪这条多头毒蛇的人,就是伟大的人物!《伪君子》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忘记的!”(一) 《伪君子》的创作和演出,经历过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1664年至1669年间,为了这个喜剧的演出,莫里哀和反动势力作了五年的斗争。1664年5月,《伪君子》在王宫初次演出,第二天,巴黎大主教和王太后就迫使国王下令禁演。莫里哀多次请求路易十

    1983年01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阅读次数:121 ] |[下载次数:3218 ]
  • 编辑说明

    <正> 本期《外国文学专刊》是由湖南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和吉首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编辑的。共收入论文二十五篇,译文三十四篇,约五十五万字。这些文章是湖南省外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和吉首大学部分教师的科研、学习成果,其中也有少量外稿。本期专刊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社联、湖南省文学学会,特别是吉首大学的大力支持,谨致衷心的谢意。参加本期专刊编审工作的有:易漱泉(湖南师范学院)、曹让庭(湘潭大学)、王远泽(湖南师范学院)、张铁夫(湘潭大学)、杨楠(中南矿冶学院)、龙生庭、高嘉正、汪剑鸣(吉首大学)等同志。

    1983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阅读次数:37 ] |[下载次数:17 ]
  • 果戈理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浅论

    王远泽;

    <正>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也和许多艺术大师一样,是怀着对美的热烈渴望,以浪漫主义作家的姿态进入文坛的。但由于果戈理生活其中的俄国社会历史以及由他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心理气质的独特性,而使他的早期浪漫主义与别的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相比,又有很多显著的特色。果戈理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的家庭。每况愈下的社会处境,被人歧视的生活气氛,使他自然地倾向人民,而对腐败黑暗的沙俄官僚专制社会产生一种疏离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十二月党人起义为标志的俄国社会自由解放运动的第一个浪涛,将果戈

    1983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阅读次数:46 ] |[下载次数:132 ]
  • 波兰民族遗产中一颗巨大的钻石——读密茨凯维支的诗剧《先人祭》

    张铁夫;

    <正> 亚当·密茨凯维支(1798-1855)是十九世纪波兰著名的爱国诗人。诗剧《先人祭》是他的一部主要作品,出版于1832年。这部诗剧以其独特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形象使密茨凯维支在欧洲文坛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丹麦著名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在谈到密茨凯维支时指出:“他赋予他的主要作品以一种历久不衰的力量,因而后来的世世代代的波兰人将把它看作民族遗产中一颗巨大的钻石,它的雕琢使它成为无价之宝,它的坚硬的表面是以抵御任何的侵蚀。”诗语《先人祭》正是波兰民族遗产中一颗这样的钻石。

    1983年01期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96 ]
  • 试论普列姆昌德的《戈丹》

    金易;

    <正> 普列姆昌德是现代印度最伟大的作家,印度印地语文学界的“小说之王”,印度进步文学的创始者。在他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给印度人民留下了十五部中、长篇小说(包括两部未完成的作品在内),三百来个短篇小说和一些剧本、电影脚本、散文、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创作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前辈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真实地反映了本世纪上半叶印度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它们表达了作者对内外统治者强暴的愤怒,对封建恶行败德的谴责,对劳苦人民大众的深厚同情。它们具有着深刻的人民性,闪耀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光辉,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奏出了当时时代印

    1983年01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518 ]
  • 从《人生的行列》漫评霍桑的伦理观

    翁长浩;

    <正>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短篇小说《人生的行列》虽然在艺术上并不是霍桑的代表作品,但是作者在这篇别具一格的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却是很有代表性的。严格地说,《人生的行列》不是小说,而是一篇哲理小品。它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甚至没有主人公,中心内容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如果它算作一篇小说的话,这真是一篇怪诞奇特的小说。作者把现实世界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们比作在司仪长指挥下向归宿前进的队伍。为了避免“骚动”,必须对这个

    1983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阅读次数:47 ] |[下载次数:105 ]
  • 自然的女儿 反抗的女性——论苔丝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张世君;

    <正> 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伯德家的苔丝》里的悲剧主人公,这一形象,历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同情和赞美。由杨周翰先生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欧洲文学史》,在分析这一形象时认为:“苔丝和裘德,虽然一个是农业工人,一个是石匠,这两个形象在哈代笔下,都是他的‘仁爱’思想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工人、农民的真实形象”。笔者认为这一评价不甚公正。本文试图从苔丝形象的自然性和反抗性的有机结合出发,论证哈代把苔丝塑造为真实的工农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小说中,男主人公安玑·克莱把苔丝称做“自然的女儿”,作者也一再把乡村田园妇女的纯洁朴实与城市资产阶级妇女的矫揉造作相比较,衷心赞美苔丝这个生活在乡

    1983年01期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1532 ]
  • 苔丝人物形象的塑造——略谈汤马斯·哈代的艺术成就

    祝信;

    <正> 绞索下,一具女尸在雾气朦胧的空中忽儿朝前忽儿向后地摆动着。被晨露渍浸了的黑丝长袍紧紧地裹着那惹人注目的,依然线条优美的躯体。她那天生的丽质,赋性灵敏的躯壳自此算永远摆脱了尘世间的凌辱和苦难。当时虽然没有凄风苦雨伴随她飞上天国,却真有愁雾浓云,痛杀作者的深情。按作者的回忆,当时围观人群达三、四千人。谁会想到如此一位纯朴善良的农村姑娘,竟会遭到这样悲惨的杀戮呢她名叫马撒·布朗,就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汤玛斯·哈代于一八九一年完成了这部名著,这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哈代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被侮辱、被欺压和被残杀的农村姑娘苔丝。她虽然

    1983年0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310 ]
  •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南斗;

    <正> 我国明代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颗稀世明珠;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西洋戏剧史上的一件罕世瑰宝。汤显祖(1550-1616)和莎士比亚(1564-1616)生辰仅相差十四年,而死于同一年。两位才华横溢的戏剧家,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不仅都致力于戏剧,而且都是久负盛名的诗人。汤显祖的诗集《红泉逸草》,以文彩绚烂多姿,感情宛转缠绵而名闻中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则以音韵优美动听,感情热烈奔放而风行欧美。自然,他们的主要成就都不在于诗文,而在于美不胜收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以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而驰名欧美,成为英国戏剧界的

    1983年01期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阅读次数:27 ] |[下载次数:552 ]
  • 封建樊篱囚人死 大师笔下寄深情——《妮摩拉》和《祝福》的比较

    黎跃进;

    <正> 古今中外,妇女在文学画廊中,真谓千姿百态。或温雅端丽;或妩媚妖冶;或泼辣刚强;或欢愉嘻笑……不可尽说。然而也许最多的是这一类:她们凄凄惨惨,满脸愁容,在悲苦中度过一生。最早的要算是伊甸园里的夏娃吧,她因为吃了“善恶”果,也使她的男人亚当吃了,使人类知道了善恶和羞耻,而被专横的上帝惩罚:永远受男人的管辖。神话又何尝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呢以后的美狄亚·娜拉都是著名的反抗这一惩罚的形象。而真正令人深切同情的是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妇女,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套在她们脖子上,紧紧勒住。多少纯洁善良的妇女被活活勒死。不少文学巨匠生动地刻划了这类妇女形象。

    1983年01期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186 ]
  • 论玛甘泪悲剧的成因

    尹苓苓;

    <正> 歌德在他的世界名著《浮士德》中,着力描绘了一场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这场爱情悲剧,构成了《浮士德》第一部的中心事件。诗剧《浮士德》描写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过程,和他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历程。一部《浮士德》,概括了几乎自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几百年间资产阶级的发展历史。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它“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歌德自己也称它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然而,《浮士德》的意义,还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西欧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中的先进人物反对封建现实,不断探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过程。浮士德为达到“智慧

    1983年01期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514 ]
  • 略谈《悭吝人》的人物关系设置

    胡红彤;

    <正> 《悭吝人》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揭露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本性的喜剧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阿巴公的形象,藉此对资产阶级作出了有力的针贬。该剧于1668年公演时,观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兴趣。初演时,布瓦洛天天到场,看得开怀大笑,逢人便说:“好戏,好戏!”三百年来,这出戏一直是莫里哀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成了风靡世界剧坛的不朽名剧。关于阿巴公的形象,历来就有争论。普希金在称赞莎士比亚时就曾用莫里哀的《悭吝人》作陪衬,他说:“莫里哀的守财奴是吝啬的——但只仅仅如此而已;莎士比亚的夏洛克一方面是吝啬,而在同时又很机敏,有复仇心,喜爱子女,头脑聪明。”

    1983年01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510 ]
  • 生命的玫瑰——读匈牙利中篇小说《玫瑰花展》

    胡铅;

    <正> 一位年轻的电视台助理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三个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临终时的实况”的电视片,这就是匈牙利作家伊什特凡·艾肯的中篇小说《玫瑰花展》(载《译林》八二年第三期,张铁夫、廖子高译)的基本情节。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然而,通过这简单的情节,我们却看到了三个在死亡面前一无所惧的乐观、悲壮、崇高的艺术形象。作者描绘了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几束喷香吐艳的生命的玫瑰。(一) 生命,是宝贵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无限期地拥有它。在生命的尽头,死亡正在默默的等待着每一个人——很遗憾,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就正面临着这种威胁。这是三个身份、经历都各不相同的人。加波尔·达尔瓦什是一位在学术界享有盛名

    1983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36 ] |[下载次数:15 ]
  • 北欧史诗中的英雄形象——贝奥武甫——兼论古代北欧人民的英雄观念

    刘红英;

    <正>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文艺理论家、史学家丹纳说过:“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个世界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象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如果我们对歌声的源泉——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作一番观察,就会发现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强弱记号,每一根小节线都变得意味无穷,就能体会到歌唱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好的文学作品又可以说是沟通世代人民心灵的渠道。英国,也是中古北欧最早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这首长达二千余行的史诗

    1983年01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449 ]
  • 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

    陈弘;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易卜生是一个妇女解放运动的热心倡导者,许多人甚至把易卜生的名字当作妇女解放的旗帜。然而,这位剧作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是没有他的读者们认识得那么清晰。易卜生即使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几年也没有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易卜生的整个思想特点: 1880年易卜生在写给德文翻译家卢德维希·帕萨尔格的信中曾说:“我笔下的一切虽然不一定都是我个人经历的,却都与我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我的每部作品的主旨,都在于使人类在精神上得到解放和感情上得到净化,因为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

    1983年01期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阅读次数:399 ] |[下载次数:300 ]
  • 娜拉为什么出走

    曲哲;

    <正> 易卜生(1828-1906)是十九世纪挪威大戏剧家,是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高峰。他对以后其它国家的一些著名作家肖伯纳、霍普特曼、罗曼·罗兰、曹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一生除写诗以外共创作了二十五个剧本。他的剧作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了许多人们所关切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婚姻、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揭露了挪威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黑暗现实,勇敢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易卜生和他的剧作中国早在“五四”前就有所介绍。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就热情地赞扬过他,指出他为真理“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并说他“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易卜生的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的文坛起了积极的影响,

    1983年01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225 ]
  • 谈谈娜拉吃杏仁甜饼干的细节描写

    华兴;

    <正> 凡是熟悉十九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的人,一定不会忘书剧中女主人公娜拉爱吃杏仁甜饼干,却又只能背着丈夫海尔茂偷偷地吃,还用谎话来遮掩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有着磁石般的力量,它出神入化、别开生面、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发展,如同《红楼梦》第十九回中林黛玉替贾宝玉擦去钮扣大小的胭脂膏子的描写,以及《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前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的描写一样,韵味深长,是细节描写的传神之笔。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九回,虽落笔于宝玉脸上一块钮扣大小的胭脂,却着意在描写宝玉的叛逆性格。宝玉违反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比男人都纯洁高尚,和府上小姐、丫环终日耳鬓厮磨,才有了这个带性格

    1983年01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137 ]
  • 雨果的“艺术魔棍”——漫谈《欧那尼》

    魏善浩;

    <正> 雨果(1802-1885)说过:“舞台是一个视线的集中点。世界上、历史上、生活里和人类中的一切,都应该而且能够在舞台上得到反映,但是,必须是在艺术的魔棍作用之下才成。”《欧那尼》,正是这样一出雨果用“艺术魔棍”点铁成金的戏剧。它反映十九世纪初法国的社会和人生,树起一面人道主义理想的旗帜,充满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一经推上舞台,立即在欧洲戏剧史和文学史上书写了不朽的一页。“舞台——视线的集中点” 1830年2月25日晚,全法国的视线都集中在巴黎法兰西剧院的舞台上。《欧那尼》正在舞台上首场演出,舞台下却闹得不可开交,观众分成两派,一派对这个戏坚决支持,另一派却坚决反对。斥责声和喝采声,嘘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开头,反对派似乎占了上风,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被吸引,剧院渐渐安静下

    1983年01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阅读次数:389 ] |[下载次数:511 ]
  • 冰山的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试论《永别了,武器》的思想、艺术含量

    丁放鸣;

    <正> 欧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文坛泰斗,他一生都在探险。在他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上,充满了死亡、孤独、爱情、搏斗的诱惑。192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再现了作者人生经历中惊心动魄的一幕,也是他艺术探险的精彩的一页。这个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参战、身中两百多块弹片后从意奥前线“光荣归来”的“英雄”,十年后,他身心的创伤仍余痛未消。大概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在《永别了,武器》中,他以简练如洗、冷峻含蓄的风格,真实地记下了那久已湮没的年代一大批人的惨痛经历。小说的主人公——美国青年亨利·菲特力,是意大利军队医疗队的中尉,对战争充

    1983年01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阅读次数:36 ] |[下载次数:484 ]
  • 确定特殊性——学习列宁评价托尔斯泰的方法

    张维嘉;

    <正> 托尔斯泰创作和学说是十九世纪欧洲浩瀚复杂的文学和社会现象。在列宁之前,没有一个批评家能完成这样艰难的工作:理解托尔斯泰学说和创作活动的本质,完整地说明整个托尔斯泰。列宁,只有列宁才第一次阐明了托尔斯泰的全部复杂性、矛盾性和独创性,指出了他创作的真实意义。列宁是如何完成这一工作的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谈到如何理解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不平衡的现象时,曾经从方法论上给人们作了重要的启示:“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列宁的成功正是在于他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给人们启示的这一方法。他没有

    1983年01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阅读次数:396 ] |[下载次数:61 ]
  • 论高老头

    李哲练;

    <正>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以严格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有堆积商品、贮藏货币的高布赛克,有贪得无厌追逐金钱的吝啬狂葛朗台,有买空卖空、穷奢极欲的纽沁根。高老头则是又一种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高老头与其他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一样,他的发家史是一部对劳动人民的血腥掠夺史。而巧取豪夺、追逐金钱则是他的特征之一。高老头的中年是在大革命动荡的年月中度过的。一七八九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大革命前,他是一个普通的面条司务,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长期的生活磨炼,使他具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养成了省俭的习惯,办事精明强干。但是,

    1983年01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524 ]
  • 翻译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刘煜;

    <正> 一、信、达、雅一八九八年,严复首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来的翻译界颇有影响。他说: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已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又说: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随后总结为: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严复诗文集》第101页)。这三条翻译标准当然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赞成的人多,但有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雅”字上,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1983年01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46 ]
  • 谈谈关于华滋华斯的评价问题

    汪剑鸣;

    <正> 真正的艺术,是不会随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愈来愈显示其真正的价值。时间本身,就是淘汰艺术渣滓的过滤器,就是历史对艺术作出选择的一个从容的思考的空间。历史发人深思。许多时期,为某种需要显赫于文坛的人物,不要多久,就为人们所忘怀。而某些为一时世论所针贬的人物,多少年后,人们逐渐认识了他的价值。辩证法之所以无情,无情就在于斯。本文拟就有关华滋华斯的评价问题,不揣浅陋的谈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和专家。

    1983年01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阅读次数:53 ] |[下载次数:47 ]
  • 浅谈拉摩的侄儿

    罗光汉;

    <正>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有着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的人物。在小说的开头,作家借用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天生有煞星”作为题辞,表明了他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祥的造物。拉摩的侄儿也自认为是自然“草率地制造他”,正象手里捏着一块面粉团,将他捏成各种奇形怪状,然后将这奇异的偶像远远扔开。拉摩的侄儿的这个怪诞人物,在他的社会里,在他的生活中,“打破了教育、社会习俗、礼貌的惯常观念的常规,使真理显示了出来,把恶棍的假面具揭穿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与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拉摩的侄儿生活的历史环境,是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法兰西社会,资本主义关系的蓬勃发展,封建社会的迅速解体,以及二者之间的日趋剧烈而深刻的矛盾,是

    1983年01期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278 ]
  • 论情感在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浪漫主义文学心理学成因初探

    王田葵;

    <正> 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时候,从文学与社会生活和作家世界观的关系,亦即从文艺理论的角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造成文学各种流派和各种现象的许多因素,归根结蒂,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此,单有客观的、外部的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文学主观的、内部进行研究。文艺理论和文艺心理学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我们美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的基础。但我们以往的一些传统理论在实际上把美学整个地局限于反映论,并且是一种与辩证法相脱离的反映论。这样就忽视了艺术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情感活动,它不仅只是具

    1983年01期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阅读次数:115 ] |[下载次数:362 ]
  • 介绍一部好小说《卡特琳》

    沈宝基;

    <正> 这几年来我国对现代西方文学的介绍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极左思潮盛行时期,对于各种流派可以说知道得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几顶帽子一扣,几乎都否定了。目前情况已和过去不同,但是还得努力做下去。无容置疑,现代西方文学中,这一流派那一流派,名字很响亮,有些作家也颇负盛名,但在思想性方面,不够健康的不止一二个人。英美如此,法国亦是这样。法国的进步文学为世界所知的,一向很多,难道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就后继无人了不可能。问题在于有些人热衷于什么存在主义、新小说、荒诞派等等,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作品。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廖星桥所译的《卡特琳》,

    1983年01期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37 ] |[下载次数:20 ]
  • 害怕

    林德;刘重德;

    <正> 我害怕很多东西,因此,当我在白金汉郡一个小村舍里租房居住的时候,发现自己生活在女房东的恐怖之中,对这一点我是本不应该感到意外的。我害怕早餐迟到,害怕中餐迟到,害怕茶点迟到,害怕晚餐迟到,因为她坚决拒绝为我做顿热腾腾的饭菜,甚至连就寝晚了也有点紧张。我并不认为她有意吓我,因为她是一个诚实的信奉基督教的女人,但她喜欢自作主张。她甚至强迫我来吃她所喜欢吃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总是让我选择,但我也总是发现结果我不得不选择恰恰是她已经选择好的我应该选择的东西。“今天中餐吃什么,先生”在把早餐摆在桌上之后,她常常逗留在门口这样问我,

    1983年01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阅读次数:17 ] |[下载次数:45 ]
  • 公爵夫人和珠宝商

    弗吉尼亚·沃尔夫;李珏;

    <正> 绿色公园旁有一栋高耸的房子。奥列维·培根住在这栋房子顶层的一套公寓房间里。椅子摆在房间右角——那是套有皮套的椅子;沙发安置在凸出的窗户旁——那是罩有织锦面的沙发。那些窗户,三个长窗户,都挂有精心设计的网帘和图案花纹的缎帷,显得富丽堂皇。红木餐具柜里摆满了名牌白兰地酒、威士忌酒和利久酒。从中间那个窗户他朝下望去,看到的是排列在皮卡得利狭窄地带的、闪闪发亮的新式汽车顶。这里是一个真正的中心地点。早上八点钟,他的早餐由一个男仆用托盘送来。这男仆展开他那深红色的睡衣,用他那长而尖的指甲拆开他的信件,抽出来自公爵夫人、伯爵夫人、子

    1983年01期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66 ]
  • 一个行商的故事

    查理·狄更斯;毕均轲;袁凤信;

    <正> 一个冬日的傍晚,五点钟左右,天色将暝,在一条穿越马孛罗草原的大路上,可以看到一个人坐在二轮单马车里,催赶着他那匹疲惫不堪的马,朝布里斯托尔的方向趱行着。我说的是可以看到一个人,而且我确信无疑:当时往来于那条路上的任何人,只要不是盲人,都准会看到此人;不过,天气糟透了,夜晚冰冷阴湿,除了水之外,别无它物;就这样,这位旅行者茕茕孓立、郁郁寡欢地缓缓行驶在大路中央。那辆挺而走险的马车,车身是土黄色,车轮子是红色,那匹性情乖戾、脾气暴躁的、腿快的红棕色母马,其长相酷似一匹供屠宰的肉用马和那种邮局用的廉价马驹交配而生的杂种马;倘若那

    1983年01期 17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12 ]
  • 旁观者俱乐部

    理查德·斯梯尔;高嘉正;

    理查德·斯梯尔(1672-1729)和他的老朋友约瑟夫·艾迪生(1672-1719)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字。前者创办过《闲话报》,后者出版过《旁观者》杂志;他们的文章思想深刻,文笔犀利、幽默,涉及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问题,影响很大。在《旁观者》第一期里,出版者向读者作了自我介绍,自称是“旁观者,”因为他喜欢从旁观察人生,不愿置身其间。第二期,即由斯梯尔撰稿介绍聚集在《旁观者》周围的整个俱乐部成员。成员有六,来自社会各个界层,各具特性,志趣均异,作者将他们刻划得栩栩如生。

    1983年01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132 ]
  • 阿拉贝拉·哈迪

    查尔斯·兰姆;高嘉正;

    <正> 我出生在东印度群岛。我幼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相继去世。我长到五岁,亲戚们认为,最好还是将我送到英格兰去接受教育。在回国的路上,亲戚们打算将我托付给一位品性仁慈、遇事谨慎的年轻女子照管。但是,正当我告别朋友,准备出发的当儿,那年轻女子却突然害病,不能上船。面临这种令人不快的紧急情况,谁也不知该怎么办。船就要启锚开航,而它又是那个季节开往英国的最后一条。船长认识我的朋友们,最后,他说服前来给我送行的亲戚,让那位年轻女子留在岸上,由我独个儿上船。能用于准备的时间十分短促,要给我另找一个女伴已不可能了;然而,乘那条船回国的机会实在太

    1983年01期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11 ]
  • 使用私刑的合众国

    马克·吐温;陈周方;

    <正> (一) 这样一来,密苏里州就声名狼藉了! 这样大的一个州的几个后生参加到使用私刑者的行列,而耻辱与骂名便落在我们的头上。少数几个后生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耻辱和骂名的标志。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使用私刑者,而且将永远被认为是这种人,因为人们是不会多加思索的,思索不是他们的习惯,人们惯于从个别行为中作出一般性的结论。人们不会说:“八十年来,这些密苏里州人为给他们自己提高可敬可爱的声誉而忙忙碌碌。况且,百十来个在偏僻地区使用私刑者并非真正的密苏里州人,他们是些败类云云。”然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事实,而

    1983年01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99 ]
  • 孤独的生活

    罗伯利·威尔逊;曹晓青;

    <正> 约莫午夜时分,这猫才回来。我知道它肯定又到堆放木材的院子里去了。你看它为了把自己打扮得象个非洲狮子,竟把一些弯弯曲曲的波浪式的松木刨花缠在头上。可这并不象,因为它毕竟还是只黑猫呀。我问它:“你戴的是什么看上去倒象个要参加竞选‘卷发女郎’的黑猩猩。”它抖了一下身子,有的刨花抖落在地上,有的甩在它的背上,也有的甩到它的尾巴尖上去了。我对它说:“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弄掉,睡觉去。”可是凌晨三点它就把我弄醒了。当在朦胧中看见它时,我正是好梦犹酣呢。我梦见:在一片一直蔓延到海边的绿色草地上,遍地都是牛。现在我可完全醒过来了,看到它那

    1983年01期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7 ]
  • 天涯沦落人

    玛莎·盖尔霍恩;蔡非;

    <正> 他带着三只大箱子从德国来了。箱子都是老式的,箱盖上凹凸不平,用索子捆着。他因为没有返回家园的打算,所以把能带的东西都带来了。他带了毛巾、旧煎锅和台灯、书籍、皮手套,还有两座雕像——贝多芬的半身像和歌德的半身像。他计划就象原先被安顿在杜平根一样,在美国安家落户,不去管它历史如何污秽,过他自己的日子。致于钱嘛,他有一点点。可是钱从来不成问题,因此,肯定也不会成问题。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遗产,他父亲当时在他那个时候也得到过一点点。这点钱意味着可以生活在杜平根,住上三间房子,那三间房子是由当老处女的姑妈中最年轻的一位照料的;可

    1983年01期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阅读次数:53 ] |[下载次数:10 ]
  • 红死病的化装舞会

    爱伦·坡;陶敏;

    <正> 长久以来,“红死病”就在这个国家肆虐。再没有比它更致命、更可怕的传染病了。血,就是它的化身,鲜血的殷红色和恐怖感,就是它的标志。剧烈的苦痛,突然的晕眩,接着是毛细孔大量出血,死亡。患者身上,特别是面部的猩红斑点,就是小心传染的禁令,使他得不到同胞们任何帮助和同情。这种病从发作、恶化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只不过半小时的工夫。不过,普罗斯珀罗公爵却是快活的,他聪慧精明,毫无恐惧。当他治下的臣民死去了一半的时候,他从宫廷骑士和贵妇人中挑选了一千名体格健壮、无忧无虑的朋友,他

    1983年01期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73 ]
  • 几把花生打发的普通一天

    雪勒·杰克逊;罗山川;

    <正> 约翰·菲利甫·约翰逊先生随手关上前门,走下台阶,来到春光明媚的大街上,不禁心旷神怡。本来嘛,天气这么好,新换底的皮鞋又格外舒服,还有这条领带,他知道,毫无疑问,也选得非常合适,和他的心情、这天气,以及他的格外舒服的脚,都十分相称。总而言之,这世界实在是太美妙,太令人依恋不舍了。虽然他是个小个子,那条领带也许稍稍鲜艳了那么一点点,可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他这种万事如愿、舒适惬意的心情,他一走下台价,降临肮脏的人行道,就朝过往行人微笑,有的人居然也朝他笑笑。他在拐角处一个报摊前站住,买了份报纸,朝卖报的真心实意地说了声“早上好”,也

    1983年01期 207-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12 ]
  • 悔罪者

    伯纳德·马拉默德;凌翩;

    <正> 克斯勒从前是位拣蛋员,现在单靠社会救济金生活。他虽然年已六十有五,仍有可能在某一个蛋类、黄油批发商那儿找到报酬优厚的工作。不过,他遇事嘴不饶人,被人家看成爱捅漏子的角色;即使他对着灯光拣蛋予以分级既快又准,批发商也不想雇他了。不久,他被辞退,靠养老金过日子,倒也清心寡欲。克斯勒在纽约市东的一栋破旧公寓的顶楼租了一套小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多半因他住得太高的缘故,没人和他打交道。他太孤寂了,大半生都是这样过的。他也曾成过家,却不能和妻儿们相濡以沫,他遗弃她们多年了。此后,他再未见到妻儿们,也从未

    1983年01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23 ]
  • 伊索寓言

    布朗琪·温达尔;洪振国;

    <正> 两只口袋你知道每个小孩的脖子上生来就挂着两只口袋吗一只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挂在背后,挂在前面的口袋很小,后面的那一只却很大。孩子们对下巴底下那只口袋里装的东西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对那只挂在背后、总是摇摇晃晃的口袋里装的是啥,却漠然无知。就拿汤米来说吧,他总是瞅着胸前佩戴的那只口袋,透视里面装的尽是其他孩子身上令人厌恶的缺点——内德的火爆脾气啦,威莉的倔犟性格啦,约翰撒谎啦,还有哈里骄傲自大等等。因为前面这只口袋里只装别人的缺点,完全没有他自己的,所以汤米沾沾自喜,觉得他自己是个完人,比其他任何孩子都要高超。

    1983年01期 220-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71 ]
  • 鲁克·鲍德温的誓言

    莫利·卡拉汉;江宜庶;

    <正> 那年夏天,十二岁的鲁克·鲍德温来到他亨利叔叔家长住。他叔叔家傍着一条小河,附近有个锯木厂。鲍德温没有忘记他在爸爸弥留之际立下的誓言:一定好好向叔叔学习。因此,来这儿后,他对叔叔的一举一动都观察得仔仔细细。亨利叔叔是锯木厂的老板。他身材魁梧,体格壮实,体重两百三十多磅,红砖色的脸膛粗糙不平,看起来是个强健的人,可实际上身体不佳,一会儿背痛,一会儿又肩膀痛,弄得医生也迷惑不解。关于亨利叔叔,鲁克首先了解到的是,人人都对他敬重备至。锯木厂的四个雇工听他说话时,总是彬彬有礼,必恭必敬。他妻子,也就是鲁克的婶

    1983年01期 228-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6 ]
  • 本月的幸福之家

    西格弗里德·棱茨;刘宗林;李智勇;

    <正> 两个年青人在我家的窗子前面相互扭斗。裸露出的纤细的腿支撑着身体,摆开架势,不时地猛踢对方;他们使劲地紧紧扭在一起,想方设法用力制服对方,然后又突然松手,试图撩倒对方;他们巧施计谋,左右旋转,前后摇摆,轻轻钩绊;他们默默无语地角斗着,使劲用鞋子蹬地,使干燥的操场上尘土高扬。在这段时间里,只能看到他们腿的动作,一种速度很快而又十分激烈的动作,由于我们窗子的上框遮住了他们的上半身,无法看到手臂和上身的动作。有时,当背曲身躲闪时,也可以看到一个书包和一张脸的轮廓,一个身穿褐色绒线衣的年青人抱住一个身穿灯芯绒上衣的人,偶尔还看到张开着的、

    1983年01期 23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阅读次数:25 ] |[下载次数:5 ]
  • 审问

    库普林;杨楠;

    <正> 陆军少尉科兹洛夫斯基在桌子的白色漆布上若有所思地画着一个女人清秀的侧面相,一绺蓬松的额发朝上翘起,衣领是玛丽娅·斯丘阿尔特式的。他面前摆着一张上司简短的命令,命他立即审问列兵漠哈默德·巴伊古津从青年士兵维涅季克特·叶西帕卡锁着的箱子中偷窃一双靴子和三十七戈比金钱的案件。召来了与本案有关的证人:司务长奥斯塔普丘克和上等兵皮斯孔,同时还把列兵库切尔巴耶夫叫来充当翻译。他们呆在伙房里。少尉的勤务兵把他们一个个从那儿叫进房间里来。勤务兵脸上保持着有礼貌的、有时是庄重的、甚至有点儿傲慢的神情。

    1983年01期 248-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21 ]
  • 夜莺

    屠格涅夫;彭石安;

    <正> 亲爱的,令人敬重的斯·屠: 谨向您这位狩猎界的爱好者与老行家,介绍下述一些夜莺的趣事:它们的歌声,歌曲的涵义,捕捉夜莺的方法等等。所记录的材料是农奴中一位有经验的老猎人的口叙。我尽量保持他谈话时的全部神态及原话气质。早先总认为库尔斯克的夜莺最好。但近年来它们是每况愈下了。现在要数贝尔季切夫附近捉到的夜莺才算得是珍品。离那里十五俄里的地方,有一座森林叫特列雅茨基。那里栖息的夜莺真是呱呱叫的。捕捉期为五月初。通常它们栖息在稠李林、小树林及林木茂盛的沼泽地带。以沼泽地带的最珍贵。圣叶戈尔日前三天左右它们才飞来。起初鸣

    1983年01期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阅读次数:18 ] |[下载次数:15 ]
  • 白鹭(童话)

    尼·捷列绍夫;卢兴举;

    <正> (一) 在遥远的北方,在严寒的大海中间的一个孤岛上,有个几乎终年阴冷、雾霭缭绕的王国。这里冬季长,夏季短。荒山上往往只在短期内长出一层灰色的苔鲜,接着又盖满了积雪。在这个国家里,很少有绿茵和花朵,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都热爱祖国,热爱大海,热爱并珍惜每一种生命,每一棵小草。他们喜爱自己土地上平淡无奇的花朵,超过了南方人喜爱自己精心培育的繁茂的百花。因此,每当阳光送暖,春回大地的时候,国王都要举办隆重的群众联欢节,所有的人从秋季就开始筹备这个节日,急不可耐地熬过整个漫长的冬天。

    1983年01期 260-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17 ]
  • 古索克

    普利什文;周纪生;

    <正>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我已白发苍苍,而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家乡的人很喜欢听鹌鹑叫。他们常常把关着鹌鹑的韧皮圆笼挂在窗前,然后悠然自得地听鹌鹑唱歌。鹌鹑总是嘹亮婉转地鸣啭: “比其——波罗其!”当我从卖鱼的摊子中间走过时,我常常看到,鱼摊老板一大清早祖露着他那汗毛丛生的胸膛,正在听自己的鹌鹑唱歌。而鹌鹑唱得可真是卖劲!它一声鸣啭,震得旁边铁器摊子上的铁桶都嗡嗡地回响。我不止一次地想:你们为什么不来田野里去听那些自由的鹌鹑唱歌啊!它们每天早晨穿掠过满是露水的田野,一面寻找雌鹌鹑,一面呼唤:

    1983年01期 26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阅读次数:18 ] |[下载次数:8 ]
  • 弗拉吉米尔·叶列明科;廖子高;

    <正> 把大鱼放在桌上,我的心又不安地跳起来。真使人纳闷,我的运气究竟跑到哪儿去了为何我一辈子都没有运气抓到一条那样漂亮的大鱼呢虽然我也常常驾车去钓鱼,而且也不是空手而归,但是钓到那样的、躯体肥胖得软乎乎的家伙,没有过……没有,一次也没有。这条鲤鱼是我从副食品商店买来的。女售货员虽然晓得我喜欢活鱼,但她仍然怀疑我是否能买。“您不要吧。太大了。”她用鱼捞子从池里捞起鲤鱼说。鱼确实很大,但我非买不可。我走着回家,一路上感到了装在拎兜里那令人高兴的沉甸甸的东西。我想,这样肥美的鱼,在河里恐怕没有了,它们都给工业吃掉啦!噢,不。“不会那么糟吧,不都

    1983年01期 27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6 ]
  • 活水

    勃罗纽斯·布什玛;金失;

    <正> 小河在太阳下波光粼粼。我独自坐在一只双座小艇里,对于罗马斯没有和我同来进行这次旅行,毫不感到惋惜。现在他一定待在某家啤酒店旁边,大肆咒骂所有的啤酒爱好者——他们的人数总是过多,买酒的队伍几乎没动。周围是一片牧场,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阵阵清香。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我才感到心旷神怡,身子仿佛跟小艇、河水以及这个晴朗的夏日所充满的一切融为一体了。我真想大喊大叫一番,但却憋住了,甚至试图把自己那两条在船底上来回乱动的腿控制起来。突然,一个影子在水面上一闪,小艇向旁边一晃,便停住了。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一根落到水里的木头。一股细水冲到脚上。

    1983年01期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7 ]
  • 孤独

    康司理丁·马捷叶斯库;何伯仲;

    <正> 我每一次回到H城,迎接我的就是这座火车站。占地很广的车站是座阴森森的烟灰色大楼,通常我就把手提箱搁在行李寄存处。在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上街去以前,我总要点支烟。H城座落在车站的一边。但从这里望去却看不到它。一幢幢二、三层的小楼房把它挡住了,这些楼房曾经都是些旅馆。应该说,H城给每一位来客留下的印象非常令人沮丧。城内几乎所有的房子都用笨重肮脏的白色栅栏围了起来。车站前方是小摊贩,摊子上堆满了黑麦粉做的馅饼和姜饼。那一天早晨,这里空无一人。我坐在石头台阶上,一边抽着烟,尽情地享受着清晨的安谧和宁静,一边审视着把H城团团围起来的高高的

    1983年01期 285-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9 ]
  • 汇合点

    井上靖;林怀秋;

    <正> 去年夏天,我遇见了大约四年没见过面的小幡冬枝。那时,我到羽田机场去接从福冈乘飞机前来的一位朋友。客机到了,可是从飞机中出来走下舷梯的人们中间,不见那位朋友的影子,却意外地发现了小幡冬枝那胖胖的、穿着十分考究的连衣裙的小巧身姿。当她一走下地,头微微仰着,快步向候机室走去时,我就立刻认出这女人是小幡冬枝。那昂首挺胸,多少有点傲慢的目中无人的样子,那精力充沛的活泼的身姿,都是小幡冬枝特有的。那时我一心迎候我那位朋友,视线从她身上一扫便过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等到我确信朋友没乘这架飞机前来时,我又到候机室重新探寻小幡冬枝去了。

    1983年01期 294-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阅读次数:16 ] |[下载次数:20 ]
  • 初恋

    奥·托里阿斯;李嵩;

    <正> 连日来,少年镇日价在外奔波忙碌,风尘仆仆,回到家中也不肯落座。这个里卡尔多啊,是个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他现在找到了一个把自己青春熊熊烈火燃烧起来的所在。你看,他睁着明亮的大眼睛,把目光投向远处:他完全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中……无意间,他发现自己的鞋面上狼籍的警靴印痕,不由痛苦地沉思起来:“唔,在这块土地上,自由仍遭到强暴的践踏……”他抚了抚挨过枪托的红肿了的左肩,嘴里愤恨地诅咒了一声:“野蛮!”蓦地,他象想起了什么大事,毅然地走到书架边,从那里抽取了一本书,一本用圣经封面装订的禁书,翻到没有读完的那最后一页,喃喃地念出声来:“……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必须组织起来……战斗……寄希望于你们!”

    1983年01期 305-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17 ]
  • 瞎子兄弟

    阿卜杜拉赫曼·马治德·阿尔一鲁拜伊;李意琼;

    <正> 第一幕开端胡同里的日常生活胡同里散发着一股腐烂物的臭味,一群瘦鸡在垃圾堆里啄食。娘儿们坐在家里,边聊天边纺毛线。孩子们吵吵嚷嚷。小商贩用宽大的铜托盘摆摊卖货,他们又说又唱,招来顾客。白天,所有的男子汉——串街走巷的小商贩、工人、清道夫和佣人都做事去了,只有少数儿童上学。孩子们之中很少有人能穿上破皮鞋或破拖鞋。吵架,苍蝇,忧伤,死亡。乌维德他没有把握地在路上走着,虽然他对这条路非常熟悉。他的双眼睁得大大的,但一点儿也看不见。他的眼前是一个连幻影都没有的永世荒洲。父亲死后,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母亲和两个弟弟也跟他出来了。札西姆一生下来也是个瞎子,而最小的弟弟萨米能看见周围的一切。他用那双浅褐色的眼睛快活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在五光十色的人间勇往直前。

    1983年01期 3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22 ] |[下载次数:6 ]
  • 狙击手

    利尔姆·奥弗拉赫蒂;何丽珠;

    <正> 晚夏漫长的黄昏在夜色中消失。都柏林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那从稀薄的云片中射出来的暗白色月光,照在街道和里费河漆黑的水面上。四号庭院街的周围,战斗未息,枪炮轰鸣。整个市区到处回响着机关枪和步枪的射击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就象幽僻的农场上不时传来的狗吠声。爱尔兰人在打爱尔兰人——一场内战。奥克尼尔桥附近的一个屋顶上,埋伏着一个共和党的狙击手。他的身旁平放着一杆步枪,脖子上挂着一架望远镜。他的脸象一个学生的脸似的——尖瘦;静待死亡的来临。他的眼睛里却放射出狂热者的凶光,深沉而富有表情,就象所有看惯了死亡的人的眼睛一样。他狼吞虎咽般地嚼着三明治。从清早起,他还没有吃过东西,因为太激动了,吃不

    1983年01期 317-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22 ]
  • 《科洛姆纳的小房》的论战思想

    蒙·哈尔兰;陈耀球;

    《外国文学专刊》第二期刊出了拙译普希金长诗《科洛姆纳的小房》。这篇长诗被认为是普希金的一个“闷葫芦”,俄国人自己也承认很难理解,一直聚讼纷纭。为了给研究普希金的学者提供研究资料和帮助一般读者理解这篇长诗,谨从《苏联科学院学报·文学语言版》一九八○年第三期翻译了这篇专论。

    1983年01期 320-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31 ]
  • 简论俄罗斯文学批评的奠基者-别林斯基

    格·阿勃拉莫维奇;唐朝阔;

    <正> 维萨里昂·格利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是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一八一一年六月一日诞生在斯威阿堡。他的父亲是海军医生。别林斯基的童年是在边查省的一个县城谦巴度过的,因为父亲从斯威阿堡来到这里担任军职。一八二○年,别林斯基被送进了谦巴县立小学读书,一八二五年进入边查中学。一八二九年,中学没有毕业,别林斯基就考入了莫斯科大学语言系。那里的教学情况很糟,被十二月党人起义吓坏了的沙皇政府对大学教育实行严密的监视。别林斯基求知欲很强,渴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满意大学的现

    1983年01期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阅读次数:47 ] |[下载次数:155 ]
  •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

    赵湘;

    <正>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是十九世纪末叶英国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一生受尽疾病的折磨,从小病魔就一直纠缠着他,欲把他拖往人间地狱。然而,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他同他所爱的人结婚了,以后几经周折,漂洋过海,终于找到了他自己的真正的“宝岛”。史蒂文生一八五○年生于冬季十分寒冷的苏格兰的爱丁堡。在那寒风刺骨的冬季,这个病孩子不得不呆在家里,在病榻上消磨他的时光。他既无兄弟,也没有姐妹,从小就弧零零独自玩耍。他幻想着遥远的海岛,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勾画出岛屿的地图,然后再根据地图写出岛屿的激动人心的历史。他拿着玩具士兵在床上下来回地行进。当夜幕降临时,他站在

    1983年01期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23 ] |[下载次数:72 ]
  • 西尔瓦尼子爵离世记

    马赛尔·普鲁斯特;廖星桥;

    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是法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追忆流水年华》达七卷之多,曾获龚古尔奖,颇受评论界重视。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的鼻祖之一,其作品对近代西方文学影响很大,但十分晦涩难懂,不少法国读者亦认为是“天书”。本文选自他的早期作品集《欢乐与时日》,其风格与传统作品大相径庭。译者译此短文,供希望衬“意识流”有所了解的读者参考,并就教于读者。

    1983年01期 340-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阅读次数:12 ] |[下载次数:20 ]
  • 五点四十八分那趟车

    约翰·契弗;张大军;

    <正> 布莱克一出电梯就看到了她。她站在大厅内几个男人中间。他们多数是在等姑娘,正盯着电梯门。他见她一脸怒气,神情坚决,便明白她一直在守候自己。他没有过去;她与他没有正当的事务联系,两人间没啥好谈的。他转身走向大厅尽头的玻璃门,心里略为有点负疚与惶遽,就象我们避而不睬某位显得衣衫褴镂、或沉疔疴身、或有几分寒酸的旧时好友或同窗时所体验到的一样。西部联合电报局营业厅里的时钟指着五点十八分,还赶得上快车。在等着过转门时,他看到外面仍在下雨。雨下了一整天,此刻他才注意到雨声使市井的喧哗更为嘈杂。出了大楼,他快步朝东向麦迪逊大道走去。交通堵塞

    1983年01期 352-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49 ]
  • 罗宾汉

    罗纳德·克·斯托勒;江荣春;

    <正> 第一章“歹徒”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英国人罗宾汉的故事。那时,英国多原始森林,罗宾汉的家就住在森林附近。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小农场,一天,倏地亡故了,罗宾汉便说:“好啦,我就要当农场主了。”农场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鹿,可鹿都属国王,只有国王才能猎鹿。若是其他的人猎了鹿,就会被绞死。国王有个朋友,名叫吉斯波恩·盖伊,他不喜欢罗宾汉。一天,吉斯波恩·盖伊站在小镇的市场上向市民宣布说:“罗宾汉射死了国王的一只鹿,他是国王的仇人,是‘歹徒’,不能再住在这里了。”罗宾汉离开农场,逃到了森林里;同他前来的还有另外五个“歹徒”。于是,他们

    1983年01期 360-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94 ]
  • 刚勇的女人

    J·F·鲍尔斯;胡正子;华君铎;

    <正> 在这顿做得乱七八糟的晚宴上,他们快吃到甜食这一道了。“嗯,约翰,”纳尔蒂神父一边说着,一边把身子从斯通纳夫人的方向转过来,面对着坐在他自个儿桌上、久未说话的法尔曼神父。“你已经安排好让主教下星期来参加接手礼仪式了”“是的,”斯通纳夫人插进去说道,“还要来吃晚饭呢。如果他吃得不比去年多——”法尔曼神父地把话接了过来:“斯通纳夫人,主教身体不好,这你是知道的。”“可我已经把这顿美餐和其它东西都安排好了。”斯通纳夫人朝着纳尔蒂神父噘着嘴说。“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的,斯通纳夫人。”纳尔蒂神父说道,“他无论在那儿都吃不了很多。”

    1983年01期 367-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17 ]
  • 势利人

    莫里·卡拉汉;彭正银;

    <正> 在百货商店里面的图书柜台旁,年轻的大学生约翰·哈考特隐约瞥见了他的父亲。起初,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他没有完全看清楚。可是,他觉得那老人身上似乎有两样他很熟悉的东西:老人后颈项上的颜色和老人戴着的那顶褪了色的毡帽。哈考特正与他所爱着的女友站在一块儿,给她买书。整个下午,哈考特一直和他的女友交谈,他的谈吐是热切的,可是,他却缺乏自信,心中老是惴惴不安,好象还有一种莫名的惊讶:她竟会高兴跟他在一起。他的女友戴着一顶宽边草帽、白晳、姣好、健康的脸上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傲然独立的神气。她不时地把头转向他,有时还对着他说的笑笑。他们一

    1983年01期 374-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16 ]
  • 她的心肝杰罗姆

    艾丽斯·沃克;刘晓南;

    <正> 她给他买的领带就挂在敞开的壁橱门上。多好的领带呵!有飞鸟、舞女图案的(全是手工绘制),有大小圆点交织的。有大红、土红、墨绿,还有一条紫色的,上面缀着一颗金星。就连领带上那白亮的饰针也是她给他的。此刻,她正在翻看那件他昨晚才勉强穿头一回的黑皮夹克,以及三件西装、一条牛仔裤、一件带风雪帽和口袋的旧毛衣。这些衣物都东一件西一件地扔了一床。她手里这件崭新的夹克,也是她买给他的。那三件西装,一件是浅蓝色、两侧开叉,一件是金黄色带绿点儿,一件是淡红色,配一银白人造丝背心。夹克口袋翻了出来,就象两只皮包骨的小白鼠。空的。她靠床慢慢坐下来,

    1983年01期 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